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会展 >

财神文化展、宋代文人展等 各地博物馆展览有“亮点”

2022-01-28 10:46:23   齐鲁晚报

春节假期,逛博物馆、看展览已成为大家过年文化休闲的一大选择。2022年虎年春节,恰逢冬奥盛会在北京举办,全国各大博物馆纷纷推出特展,故宫博物院为观众朋友精心准备了“云上”文化大餐;而西周时期铸造的重器虎鎣再度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与观众一起迎接壬寅虎年的到来。各地博物馆各出招术,寓意吉祥喜庆的财神文化展、富有诗意书香的宋代文人展……让大伙儿可以共享文化盛宴。

故宫:云展览“冰雪过大年”

农历腊月二十八(1月30日)至元宵节(2月15日),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及“数字故宫”官方小程序将同时上线“2022年新春文化‘佳’宴”专题,邀观众穿越回乾隆年间,看一场当年的“冬奥会”;走进《冰嬉图》,学习古今冰雪运动知识。

故宫为“云上冰雪节”准备了一系列看点:故宫数字文物库将发布1.5万件文物影像,届时观众可在云端浏览超过8.3万件高清故宫文物。文物库还将上线虎年文物专区。

故宫官网推出“虎年生肖文化专题”,数十件“虎”主题文物亮相。“数字故宫”小程序推出“冰雪过大年”专题,以《冰嬉图》为主线,融合展现古今冰雪运动、冰嬉运动等文化知识。

故宫青少版网站将推出《紫禁城建筑的秘密》系列视音频节目,短片讲述了两位喜爱故宫的小学生——小玄和小雅来到故宫,共同寻找紫禁城秘密的故事。在故宫,他俩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它们为宫殿遮风挡雨,是紫禁城最忠诚和坚固的守护者。节目上线的同时,还将同步在官方微博和“数字故宫”小程序中推出互动答题,寓教于乐,还有机会赢取文创好礼,让小观众在动画短片与音频中迅速了解古建筑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还有可以带回家的“冰雪故宫”文创。《冰嬉图》被文创人员巧思“唤醒”:画卷中的八旗“运动员”从古画“滑行”到咖啡杯上;奶茶用雪白奶油置顶,撒落一颗颗晶莹剔透的乳酪圆子,模仿了冰嬉中八旗将士射中的“天球”。据介绍,清代宫内有冬季冰嬉的习俗,并将其视为“国俗”。每年从八旗官兵中挑选“善走冰”的能手入宫训练,冬至到“三九”时在西苑冰上举行冰嬉。

国博:国宝虎鎣归国后再现身

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瑞虎佑安——二零二二新春展”,从信仰礼制、历史文化、艺术生活等方面系统展示虎的历史、文化和与虎有关的节俗信仰,营造欢庆虎年新春的祥和氛围,呈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精神底蕴。

展出的展品上起商代,下迄21世纪初,品类丰富,涵盖了铜器、玉器、陶瓷、丝织、书法、绘画等多种形态的物质文化遗存,反映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延绵不绝的虎文化。其中,商代的青玉虎佩,简洁生动,彰显远古之美;西周的虎鎣,端庄典雅,贵为礼仪重器;西汉的堂阳侯虎符,古朴精巧,是征调兵将的凭证。以虎为造型和图案的各种金玉铜瓦器物,既富有实用功能,又颇具审美价值,装点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描绘时令的书画、瓷器,承载着古人对新春的期待和情感寄托;以虎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则表现出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赞美。

自远古时代,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先民们就已经认识了虎这一体型庞大、皮毛华丽、雄健威猛的自然界王者,对其产生敬畏和崇拜。据介绍,早期祖先以传说和器物为载体,留给后世大量关于虎的记忆。虎更被赋予了浪漫想象和神话色彩。虎是仙人的坐骑和灵兽,“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虎是能避邪镇宅的守护神,“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击鸷牲食魑魅者也。”虎的形象出现在玉佩、枕头这类贴身使用的生活器物上,也出现在孩童服饰、门头墙上,表达人们希望借助虎威驱除邪祟、保佑平安的心愿,以及对未来顺祥生活的祈福。

上博: “虎笑寅年”开展

自古以来,中国便是虎的栖息地和文化故乡,同时也留下了与虎相关的丰富考古遗存、文献记录和神话传说。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中,中国虎文化也传播至日本。2022年新春在即,为迎接壬寅虎年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上海博物馆联袂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举办“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

本次展览共展出10件文物(含线上展品),包括本馆甄选的6件精品文物,以及来自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的4件交流文物。展览于1月18日起免费对外开放,并持续至2022年2月27日。

一楼大厅展出的5件文物,包括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金代黄地黑彩雁衔芦苇纹虎枕、西汉鎏金虎镇与金代秋山玉饰,以及来自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的19世纪青花虎竹图十二角形盘与青花虎竹纹大盘。

其中,金代黄地黑彩雁衔芦苇纹虎枕为卧虎形,背部为枕面,前低后高。虎身先施白色化妆土,再罩黄彩,黄彩之上以黑彩描绘虎斑,枕面未施黄彩,白地之上以黑彩绘雁衔芦苇纹,笔法生动活泼。虎枕有着吉祥、辟邪的寓意,陶瓷虎枕是金代盛行的一种很有特色的生活用具,大致有白地和黄地两种,主要产地在山西、河南一带。从考古出土来看,它的使用范围集中于黄河流域。

富贵长春: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成都博物馆)

“新年到,财神来”。在中国诸多神祇中,财神无疑是最受欢迎的神仙之一。从正财神关羽、赵公明到准财神刘海蟾、和合二仙,再至灶王爷、土地公,都寓意着祥和喜气。可是你知道财神“天团”里的主角正财神赵公明是如何转变成“华夏第一财神”的呢?跟随“成博君”一起走进特展,看看赵公明是怎样修炼其身、转型成为财神的吧。

玉·见——红山·良渚文化展(浙江省博物馆)

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作为中华文明形成时期的代表性文化,为更好地研究中华文明史、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提供了一手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文化、社会、历史意义。本次展览精选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文物260余件,通过对比展示的方式,展现两种处于文明起源阶段的不同文化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共性与特性。两种文化,穿越千年时空,终于在此相遇,共同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起源格局。

万水千山——历代山水画迎春特展(南京博物院)

在中国画中,凡以自然风物为描绘对象的画科,统称山水画,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而独立成科,隋、唐间渐起发展,五代、北宋时日臻成熟,元代时达至高峰,明、清时续有发展,亦出新貌,渐呈程式化。在农历壬寅新年来临之际,南京博物院特别奉献院藏历代山水画特展,呈现千里江山之致,抒发林泉丘壑之心。山光水色,抒情达意,恭祝人们吉祥如意

元代的江南(苏州博物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当我们带着对江南风景的美好想象回望历史,往往念及唐宋之诗意、明清之风华,却鲜有人能想起元代之繁盛。”一场沉浸式雅集“江南之夜”,带领观众共同回望和探讨江南文化的历史内涵。本次展览以印象、风物、信仰、雅集为脉络,择书画、器物珍品,重构氤氲隽永的江南图景,再现多元并包的元代风情,邀观众共同领略彼时此地别具一格的人文艺术。此次展览汇集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的108件元代藏品及23件明清藏品,并以6件数字藏品再现孤品珍藏。

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湖南省博物馆)

中国的青铜,兴于王政,盛于三代;被视为王者之器,表现着庙堂、王权、秩序的神秘、庄严和威仪。本次展览展出的280件(套)青铜器珍品,既有中国国家博物馆众多宝藏,也有湖南省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典藏青铜瑰宝,它们是古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商周青铜器的庄重典雅,以及汉至明清青铜器的传承和变化。灼灼铜华,代代相传;青铜不朽,王者归来。在时光长河中,青铜器由厚重而轻巧,从庙堂走入民间,唤醒华夏儿女骨子里的礼乐文化记忆。(记者 徐静)

标签: 展览 博物馆 亮点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