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会展 >

广州举办全国首个公共艺术博览会 探讨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新趋势

2021-11-23 11:25:23   广州日报

近日,全国首个公共艺术博览会在广州举行。现场,陈克、曾振伟、梁永标、潘奋等名家的雕塑作品,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控制视频播放的交互影像作品,将书法、雕塑以新媒体形式呈现的装置艺术……引领观众走进了公共艺术的世界。那么,什么是公共艺术?未来的公共艺术是什么样子?

什么是公共艺术?

是“公开的演讲”

公共艺术形式多样,人行道上的铜像、广场或公园的纪念碑,都是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英国艺术评论家乔纳森·琼斯曾表示,如果说艺术是一种语言,那么公共艺术就是公开的演讲。

什么是公共艺术?暨南大学教授、著名城市公共艺术家曾振伟表示,公共艺术是指可以以任意媒介创作,放在公共空间、面向公众开放的艺术作品。它有三个公认的基本属性和要素:公共性、艺术性、在地性。这也是公共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区分的标准。

公共艺术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广场上的公共雕塑,至今雕塑也是公共艺术的重要形式。公共艺术也可包括公共空间里的各种艺术表现,例如建筑物,或是可以使用的物品与设施,如桌椅和路灯。

那么,公共艺术的“角色”是什么?“公共艺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诞生,可以说,公共艺术承载和表现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特色,是构建一方水土重要的文化元素。”曾振伟说道。

公共艺术如何与城市文化共振

广东省陈设艺术协会副会长梁永标认为,公共艺术不仅要给人看,而是要有人主动参与艺术,关键是这件艺术作品有没有吸引民众真正关注。“公共艺术要引导大众口味,不能曲高和寡,所以我们会强调它的交互性和娱乐性,但是必须保证艺术性。”

梁永标表示,“一个城市的艺术,不应该仅仅是‘象牙之塔’,而是应该存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公共艺术的功能正在于此,无论是站在写字楼上远望,还是在开车上班的途中偶遇,人们看到这些艺术作品,感受到心灵的愉悦,使得大众的生活变得富有诗意,这才是公共艺术作品的成功之处。”

在近20年来,公共艺术作品在中国大地不断兴起,有的已然成为城市生活的标志。

值得一提的是,公共艺术是植入城市的文化“种子”。如果脱离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即使艺术品本身十分优秀,也不一定能带来完美的城市景观。诸如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这座高近60米、重1200多吨的关公雕像在建成5年后,根据当地整改规划迁址,一建一拆,前后花费超3.2亿元。

许多公共艺术有似曾相识的形式套路,缺乏与地方文化和环境的对话,缺乏思想深度和创造性。它们充斥在城市空间,这是目前公共艺术领域存在的普遍问题。

曾振伟表示,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一定是从本地城市文化中孕育而生的,所以创作时要结合自身对于当下城市的深度观察和体验。曾振伟同时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公共艺术的重要性,“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智慧,可以对城市的公共艺术起到引领作用,比如传统的五行理论等就涉及天地人、宇宙万物,如果把这种思想融入创作,会让公共艺术达到更高的层面。”

广州美术学院潘鹤艺术馆馆长、雕塑家潘奋表示,公共艺术应该包含整体的宏观概念,注重城市整体的建筑环境下的视觉美学品质的提升,尤其要注重艺术品的审美功能与服务于城市生活的应用功能的有机结合,“要打造有魅力的公共艺术作品,艺术家应当对自己所创作空间的历史、自然、人文,还有当下的风土人情要了解,不同的创作空间对公共艺术作品的要求也有很大不同”。

他山之石

迅速走红的“骑行毕加索”

国内的公共艺术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在于创新、创意、创造“三创”不足,有的是有形式创新,但无艺术创意;有的两者都有,但却没有创造,即制作工艺差,无法真正体现出创意。

此外,现如今,公共艺术概念已经开始进入到了跨领域,它早已不是拘泥于唯美形式的雕塑作品。所谓的“公共艺术”早已不仅是在城市的某个空间放一尊雕塑那么简单。在公共艺术创作中加入了多媒体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形式。

例如,近日在伦敦,为呼吁关注男性心理健康问题,英国男子霍伊特在伦敦骑行约120公里,用行车轨迹画出一幅长着络腮胡的男子肖像(如上图),引发巨大关注。现年53岁的他凭借这种特殊绘画方式迅速走红,人送外号“骑行毕加索”。

大咖论道

广州是公共艺术发展的热土

在广州,公共艺术蓬勃发展,如尹积昌等人设计的越秀山五羊石雕、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纪念碑,潘鹤、梁明诚设计的广州解放纪念像,还有曾获“鲁班奖”的海印桥、曾振伟设计的《未来之门》《拥抱世界》等作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未来,如何进一步促进广州公共艺术领域的发展,曾振伟认为,要凝聚起企业、民间、公众等各方力量,在政府的主导下,引领和发展广州的公共艺术,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德艺双馨的公共艺术人才的培养。“希望有更多的公共艺术节、公共艺术展览等活动出现在广州,进一步挖掘、支持和提升本土公共艺术力量,展示本土公共艺术领域创造力的广度和多样性。”梁永标说道。

此外,潘奋说:“面向大众开展美育工作,让整个社会能够看到公共艺术的存在,也是重要的一环,通过推动全民美学教育工作的前进,来促进公共艺术的发展。”

标签: 公共艺术博览会 新趋势 城市建设 装置艺术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